创客教育探索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创客教育发展简史:探索期(2013-2014)

探索创客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时,我们需要一盏灯。本文尝试梳理创客教育短暂的历史,回顾中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将其大致划分为三大阶级:准备期(2012年)、探索期(2013-2014年)和发展期(2015-以后)。追述创客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思考:创客教育从哪来?到哪里去?

1   探索期·2013-2014

2012景山会议后,影响力逐步扩大,草根教师和创客的互动愈加密切。

2013年8月,在温州中学,几位一线老师得到温州电教馆的支持,以完全民间的形式,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活动[1-2]。邀请了国内关注教育的知名创客,如李大维、叶琛、于欣龙、程晨、王建军等,建立了教师和创客对话的平台。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论坛标志着中国创客教育进入了探索阶段。

2013年10月,吴俊杰、于方军等教师参加北京创客嘉年华活动;谢作如、吴俊杰、管雪沨、李梦军等教师,在上海创客嘉年华中做专题演讲:《创客文化和STEM教育》,呼吁更多的创客关注中小学教育。

2013年11月,谢作如、吴俊杰、管雪沨、柳栋等教师参加上海纽约大学、上海新车间和DFRobot组织的教师工作坊活动。

2014年4月,谢作如和吴俊杰参加深圳制汇节[3]活动,做专题演讲《创客教育,酝酿一场新的边缘革命》。

2014年5月,第二届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4-6]活动在常州举行,来自台湾的开源项目推广小组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2014年6月,谢作如、吴俊杰等人参与中美创客大赛的“创客与教育”论坛,演讲主题为《柔软地改变教育》[7-8],引起中国教育报的关注,以《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进行了整版报道。

2014年10月,猫友汇协助上海创客嘉年华[9-11]活动组织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迎接创客教育的引爆点”,国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做专题讲座。

……

除了以上的活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授也开始关注创客教育。如北师大的傅骞成立创客教育实验室,开发了开源软件Mixly[12-13]……

1.1  亮相·温州

2013年8月13日到15日,首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2]在温州中学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8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着Scratch教学和创新应用这一主题,探讨Scratch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现状、 STEAM教育的模式、课程和支持方案。本次活动由温州市电化教育馆、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办,温州中学承办,支持单位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国内知名的创客空间纷纷派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如上海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和哈尔滨创客空间等。李大维(上海新车间创始人)、叶琛(DFRobot创始人)、深圳盛思团队(CEO余翀,课程顾问蔡明文,技术总监王正科)、于欣龙(哈工大创业明星,奥松机器人创始人)、王盛林(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王建军(Makeblock创始人)等人在会场演示3D打印机、4轴飞行器、机器人、Arduino、树莓派、酷乐宅等新奇的“科技玩具”,吸引了温州中学科技社少年“创客”的眼球。

001rtffjzy75xjvrvzfb9690

1.2  回望2013

1.2.1 STEAM·我们是认真的

为什么是STEAM,而不是STEM?

对于STEAM的提法,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为艺术(以Art,艺术,代表人文)的加入,能使原来的STEM教育更加综合、丰富;另外还有点小小的私心——对T-Bear留恋。

STEM概念是从美国人基于自身教育国情和问题而提出的,美国提出STEM教育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STEM领域遇到了来自新兴国家(中国)的挑战,而且那时美国的理工科生源少,本土生源非常欠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首先是在高等教育(大学)里倡导STEM的,并非先在基础教育中提倡STEM。美国的STEAM教育起源于美国的艺术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的主动觉醒为STEM教育走向STEAM教育提供了重要力量和理论建设支持。有趣的是,在讨论会议名称的时候,并不知道美国有学者曾经提出过STEAM这一概念。在STEM中加入A(人文)因素以后,中国的基础教育探索则走上一条有特色的STEAM教育之路。

1.2.2 实施STEAM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从应试能力向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这就要求教育培养方案必须能够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相匹配,STEAM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之一。如日本推出的“彩虹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推行了类似STEM的做法,打破各个教师和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制教师之间合作并推行整体的教学观。虽然其中的一些做法在当时遭到了很多教师反对,但正是由于其前瞻性,现在的教育成效开始发挥作用,并使得他们的教育系统始终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

1.3  常州

2014年4月18-19日,“2014中小学STEAM论坛暨第二届Scratch现场教学观摩活动[4-5]”在常州市虹景小学举行,会议由常州市天宁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承办。为了降低会议成本,这次活动并没有印发会议手册,电子版是通过“猫友汇”QQ群散发给大家的。

常州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来自台湾佛光大学资讯应用学系许惠美[14-15]助理教授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台湾Scratch教学的经验分享。许惠美是台湾最早研究Scratch教育的,她的团队非常有影响力。他们此行除了跟同行见面、交流外,还介绍了她做Scratch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听说管雪沨已经做了Scratch传感器相关教学尝试,许惠美希望给台湾的教学活动带去一些硬件产品的支持。

qq%e6%88%aa%e5%9b%be20161015113513

在会后的交流中,大家都发现,从常州开始,老师们对STEAM教育产品选择的理念已经有了改变——价格不再是关注的核心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品质和后续提供的持续服务。

1.3.1 Scratch@台湾

Scratch在台湾的推广基本上包括各级学校,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课程,学生接触到各类Scratch的编程活动与教学。

2007年Scratch正式发行之后,台湾中小学的推广于次年展开,各县市教育与网络中心陆续举办Scratch教师研习工作坊与研讨会活动。

2009年起高雄县、台中县、宜兰县等着手办理Scratch竞赛,之后陆续有台北市与新北市等县市加入,逐渐增加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教育上的能见度。在非正式课程上,在大学本科的部分,有些学校将Scratch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补救教学上,用以减少本科生撰写程序的焦虑并提升学习兴趣。

1.3.2 建造主义

Scratch不仅仅是一个协助初学者入门的编程工具,它还是一个精心营造的学习环境。就理论上来说,Scratch是建造主义的体现。建造主义一词在台湾教育科技界的关注度并不高,容易与建构主义混用。建造主义的主要倡议者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ymour Papert教授,它承袭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但是建造主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透过建造外在、可分享的人造物与知识建立个人关系,电脑可说是一项思考工具,提供学生与知识对话的场域。不仅如此,建造主义亦富含社会建构主义的面向,认为人际间的互动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历程,Papert教授认为巴西的桑巴舞学校是儿童理想的学习模式,在桑巴舞学校中有经验的舞者集结一群新进舞者,专家与新手一起进行目的性的学习,透过互动和模仿,建构个人对于知识的看法。

为了体现建造主义的内涵,Scratch开发专案的主导者Resnick教授,对于建造主义的知识建构过程加以精炼与具体化,提出幼稚园学习取向(kindergarten approach to learning),用以说明创造力思考的流程,它是一套五步骤的循环回圈: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学童首先想象他们要做的事物,依据他们的想法创建专案,制作他们的创造物,之后将创造物与想法分享给其他人,最后反思经验,而这又提供下次循环的灵感与想法。对于Scratch软件的开发者而言,Scratch不只是一个编程的工具,它提供学生一个心智活动的空间,铺陈问题解决的情境,让他们能够尽情从事设计与创造活动。

Scratch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典范,在应用科技创造的历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同时也让教师看到信息科技在教育上的可能性,激发教师研发更多有意义的教学模式。随着这些模式与案例愈加丰富,教育的形式将会愈来愈多元,势必对目前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

Scratch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正符合目前教育改革的潮流,不管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思考以及系统性思考等概念,都能够很容易地透过Scratch这个多媒体编程环境加以实践。相对于建造主义想要制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义,Scratch的学习环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透过设计与制作的方式与知识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协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

1.3.3 方向

从2009年起台湾以Scratch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与硕士论文的发表量逐渐增加,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研究主题:一类是Scratch做为程序设计教学工具,另一类则是Scratch融入学科学习。就第一类主题来说,主要研究Scratch对于信息素养内涵的增进,包括对于逻辑思考、问题解决、后设认知、创造力等能力的影响,及评估以不同教学方法进行Scratch程序教学的成效差异,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同侪教学法、创造思考法与探究式教法等。第二类的研究主题则是着重Scratch融入学科学习,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提供学生一个探索学科知识的场域,融入的学科包含自然领域、对外汉语、数学等。这两类研究主题大多得到正向的研究成果,显示Scratch可以增进学生之信息素养,当融入学科教学时,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正向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1.3.4 装备

Scratch官方所支持的外部传感器为Scratch Sensor Board与LEGO WeDo,这两种外部传感器受硬件获取途径及价位所限,在国内并未大幅度推广,不过由于Scratch Sensor Board属于开源硬件,若可以在国内制造生产,将具有极高的推广潜力。

以Scratch链接外部传感器,对于数据加以收集、分析与应用,促使学生在探索的情境中,与理科知识进行更深层的对话,进而建立个人的跨学科知识链接,是相当成功的模式。

1.4 开创教育新路·吴俊杰

《论语》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

国内关于“创客教育”第一篇能够检索到的文献是吴俊杰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的文章《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16]。文章于2013年2月定稿,从此以后“创客教育”有了名姓。

文中提到:……教育似乎成为了一个社会矛盾的出气筒,人人都关心,人人都想批评几句,人人都身涉其中,却人人都不知路在何方……不破不立,不找到一条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不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教学推广这条新路,教育的困局将不会得到改变。好在,霞光初现,我们发现了创客教育。

文中结合景山学校STEAM教学实践,给出了一个简易的创客教育模型:……北京景山学校最早在学校建立了创客空间,并开设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创客课程,将原有的机器人课程教学资源做了整合,让机器人小组的学生从竞赛压力中解脱出来,做一名自由地制作发明的“少年创客”。比如学生朱忠旻成功地改装了电子门锁。

1.5  柔软地改变教育·谢作如

2014年4月,从常州参加第二届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回来,谢作如在返程的动车上看了一本讲述为大山深处的学生送午餐的书,书的名字让人很有感触——《免费午餐:柔软的改变中国》,作者邓飞是一名调查记者,十一年来用他锋利的眼和笔揭露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如今,他换以温柔的力量,发起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项目,帮助山区学生免于饥饿。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学生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手机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呵护我们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于是大家感慨:当无数微小的力量透过互联网汇聚到一点,一切都将为之改变。

莫名中有了感触,谢作如在给《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寄语中写了一篇以《柔软地改变教育》[7-8]文章:

面对教育,似乎每个人都有不满。在微博中,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对中国教育不满的文章:有拿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对比的,有拿民国教育和当前教育对比的,从幼儿教育一直批到高等教育。在搜狐发起的“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中,选择“非常不满意”的人数远超“非常满意”。

“我不太喜欢国内的教育体系,也不喜欢坐在那里苦读书的氛围,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国外大学比较适合自己,所以我一直没有考虑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择校愈演愈烈,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越来越多的人默默的选择用脚投票。

教育要改,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有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八轮。2014年最受关注的教育改革莫过于新高考方案了,各种官方的、小道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辟谣和揣测也夹杂其中。翻转课堂也好,慕课运动也好,智慧校园也好,很多教育新思潮往往仅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没有涉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十多年来,很难说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教育要改,所以我们关注STEM和STEAM,希望中国的学生也能做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研究。

教育要改,所以我们宣传创客教育,建设校园创客空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和发达国家的学生一样,真正把知识用起来,而不是过多地把青春耗费在填试卷上。

对于STEAM和创客教育,我们不希望用变革、颠覆之类的词语,也不希望认为STEAM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更不希望“创客”只是照搬西方的一个新名词。

2014年在深圳制汇节,谢作如和吴俊杰老师做了《创客教育:一场边缘革命》的演讲,引起了雷锋网和南方都市报记者们的共鸣。改变教育有很多方式,学习变革也有很多支点,请不要去质疑,不要一味地批判。从边缘做起,或许更容易落地。放弃强硬的批评,或许更容易改变。

所以,请停止抱怨,行动起来,用互联网聚你我之力,柔软地改变教育。

参考文献

[1] 柳栋,吴俊杰,谢作如,等. STEM、STEAM与可能的实践路线[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6): 39-41.

[2] 谢作如. “虽然很困难,但我们都在努力”——“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的共识[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0): 5-8.

[3] 深圳商报记者万红金. 深圳制汇节成全球创客盛会[N/OL]. 深圳商报. 2015-6-21. 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ZSB20150621A022&DbName=CCND2015.

[4] 2014年STEAM教育论坛暨Scratch现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代表心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3): 14.

[5] 孟延豹. 草根的逆袭——2014常州STEAM大会断想[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1): 50-52.

[6] 大拇哥. 常州论坛:检阅STEAM进入课堂的过程性成果[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1): 53-54.

[7] 本报记者 李凌实习生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OL]. 中国教育报. 2014-9-23. http://acad.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JYB201409230050&DbName=CCND2014.

[8] 谢作如. 柔软地改变教育[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1): 1.

[9] 本报驻京记者王乐. 创客的梦想不甘昙花一现[N/OL]. 文汇报. 2012-5-11. 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EHU201205110080&DbName=CCND2012.

[10] 本报记者操秀英. 创客:有兴趣所以有创意[N/OL]. 科技日报. 2012-4-29. 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KJRB201204290012&DbName=CCND2012.

[11]  Edison中国首秀  惊艳上海创客嘉年华[J]. 电子产品世界, 2014, (11): 71.

[12] 郑祥. Mixly米思齐:优秀的国产创客教育工具[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18): 68-70.

[13] 傅骞,罗开亮,陈露. 面向创客教育普及的Mixly图形化编程工具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1): 120-126.

[14] 许惠美. Scratch教学研究热点综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3): 5-8.

[15] 许惠美. 从台湾推广经验省思Scratch的教育性[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0): 24-27.

[16] 吴俊杰,周群,秦建军,等. 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42-43, 52.

本文由常州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管雪沨整理,节选自《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梁森山主编)。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京东己上线销售

https://item.jd.com/10737726829.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客探索 » 中国创客教育发展简史:探索期(2013-2014)

分享到:更多 ()